文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文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充分发挥支部成员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优势,按照“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相结合”“把专业能力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党建思路,形成了“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语言知识与文化的传播为主线”的工作模式。结合支部党员思想活跃、创造性强、语言能力突出等特征,党支部于2022年创新推出“文学之光·铸魂育人”党建模式,将先进的校园党建文化建设与高品...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家风家训家教的讲话精神,也为对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时代人文学科改革方向做出思考和回应,为文科改革探索出路。3月28日, “家风文化展暨数字人文教育与家风文化传承”研讨会在广州华商学院召开,来自国内15所院校人文学科的专家,就传统人文学科如何数字化、产业化展开讨论。参加本次活动的学校领导有胡军校长、范忠宝副校长、王列耀顾问、黄跃雄处长等,文学院陈少华院长、伍世昭书记、徐桃副...
广州华商学院全体学生:为深入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改革,提升师生数字素养,推动AI在教育中的应用,决定开展2025年大学生AI创意写作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大赛背景与意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运用AI进行文学创作(人机结合创作)将成为趋势。AI不仅能够提升创作效率,还能与创作通过对话激发灵感,提升创作质量。本次大赛旨在鼓励大学生探索AI与文学创作的融合...
2024年教育部正式公布《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名单中,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姚新勇教授与刘亚娟副教授的学术专著斩获一等奖。两位老师是国家重大项目“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史”课题组成员,是此次获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术史的作者之一,姚新勇教授独著《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术史.当代文学理论卷》,刘亚娟副教授独著《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术史.古代文学理论卷》,彰显了我院在人文社科研究...
文学院文学院目前设有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两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5823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校级一流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校级课程思政试点专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语言文学研究院为校级研究院,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为省级教研室;现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项目1项,省级教科研项目16项,省级一流课程2门,校级在研教科研项目41项。学院现有教职工135人,其中专任教...
6月7日晚六点三十分,由文学院团总支文娱实践部举办的第十届未来教师之星专业技能大赛决赛在励志楼B307如约举行。经过初赛和复赛的层层挑战,有六位选手脱颖而出,他们分别是廖思茹、陈舒婷、曾昭莹、任静、杨仪、林壬涛。莅临本次比赛的嘉宾有:文学院学工办副主任郭堪通、文学院大学语文部副教授于丹丹、文学院武丹老师、梅嫣老师、黄思敏老师、文学院团总支副书记陈慧琳。
百年青春接力,赓续初心使命。6月8日晚上19:00,文学院第一届“诵红色经典,传华夏之魂”红色经典诵读大赛决赛在四会校区八号教学楼109课室举行。文学院副院长蒋家国、党委副书记郭堪通出席活动并担任评委,文学院对外汉语系主任、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刘晓红副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张献荣副教授、朱根凤老师、吴花老师和孙娇老师一同担任评委。
为引领全校师生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贯彻落实中共党史教育,文学院学生党支部于2022年5月25日在广州华商学院四会校区八号楼和2022年5月31日下午15:00在增城校区励志楼c308开展了文学院“思想政治论坛系列”讲座,本次讲座由广州华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郭镇方教授主讲。郭镇方教授此次讲座的主要内容是四史中的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并从历史发展角度讲述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 郭镇方教授...
为深入学习贯彻2022年全国“两会”精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文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于2022年5月26日下午13:00在励志楼B104开展了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深入学习贯彻2022年全国“两会”精神”为主题的党课。本次党课由支部书记陈梦洁主讲,支部全体党员参加。本次党课重申了什么是“两会”,“两会”召开的目的是什么;强调通过学习“两会”精神,可以让我们在第一时间准确认识到党和国家的发展要求和工作方向,了解国际国内...
“教育实习”是教育部《教师教育标准(草案)》规定的语文教师职前培养必须开展的实践性教学,也是《华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8版)规定的一门必修的综合实践课程。它是对学生的专业素养、教育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和初步检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我专业实际情况及实习要求,特制定此计划:一、参加人员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二、实...
广州华商学院全体学生:为深入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改革,提升师生数字素养,推动AI在教育中的应用,决定开展2025年大学生AI创意写作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大赛背景与意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运用AI进行文学创作(人机结合创作)将成为趋势。AI不仅能够提升创作效率,还能与创作通过对话激发灵感,提升创作质量。本次大赛旨在鼓励大学生探索AI与文学创作的融合...
根据《广州华商学院关于2025年学生文明安全纪律教育月的通知》(华商院学[2025] 6号)精神,结合文学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开展文明、安全、纪律教育月活动,强化我院在校生文明意识、安全意识和纪律意识,营造文明和谐、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促进我院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活动主题弘扬...
为进一步开拓文学院师生的学术研究视野,推进学院明清文学教学创新,广州华商学院于2025年3月7日下午3点,在励志楼C408成功举办了题为“《牡丹亭》蕴藏的未解之谜”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邀请了国内著名的元明清文学与《牡丹亭》研究专家、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康保成担任主讲人,我院王树林教授主持。讲座吸引了文学院众多师生的关注,出席嘉宾包括还刘洪生教授、王长杰教授、刘亚娟博士和古代文学教研室青年教师,以及近10...
为进一步开拓文学院学生的学术研究视野,推进古代文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于3月8日上午9点,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成功举办了题为“AI时代 学者何为?”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聚焦于AI技术对人文学科的冲击与学者的自我定位,同时延伸至对古代文学教学创新的思考,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讲座邀请了原岭南师范学院教授、学报编辑部主任、河南报业集团《大河报》评论员、主任记者、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民间文...
为加强我院学风建设,严肃考风考纪,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2024年1月8日、9日,文学院院长陈少华、副院长徐桃、党委副书记郭堪通、行政办主任张铭君、学工办主任王桂华以及辅导员谢树萍、姚婉雯等人深入考场,开展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巡考工作。学院始终将学风建设与诚信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严格依照学校相关要求全面落实考风考纪监督工作。在巡考过程中,院领导一行对考试组织、考场环境、考场秩...
我院22本汉语言文学4班退伍学生叶上熙在参加预备役人员集中训练期间,于2024年10月26日15时37分,在呼和浩特开往洮南的K1818次列车上,参与救治一名突发急症乘客,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预备役第四基地的高度赞扬。当天,列车上一名乘客突发急症,昏厥倒地、抽搐且口吐白沫,生命体征消失。在这危急关头,叶上熙同学挺身而出,运用所学救护技能,沉着冷静地判断情况,果断采取措施。他首先对患者进行掐人中、按压虎口,清理...
辛勤耕耘有矢志,硕果飘香又一年。近日,我院学生在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中捷报频传,考研成绩喜人,再创历史新高。我院共有60名同学脱颖而出,以优异的成绩被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悉尼大学、昆士兰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录取。优异成绩的背后既是考研学子们的寒窗苦读,也是我院高度重视学风建设的体现。近几年,我院始终狠抓学风建设,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激励学...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先进典型,凝聚榜样力量,充分发挥我校优秀毕业生的示范激励引领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根据《关于评选2023届优秀毕业生的通知》、《广州华商学院优秀毕业生评选奖励办法》等文件精神,经学生申报、学院评选工作小组评审,拟推荐19本汉语言文学3班陈浩苇等29名同学为广州华商学院2023届优秀毕业生,具体拟推荐名单如下:序号学院班级姓名学号1文学院19级汉语言文学3班...
又是一年收获季,又是一年报喜时。近日,我院2022届毕业生在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中捷报频传,考研成绩喜人,再创历史新高。我院共有27名同学脱颖而出,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国传媒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知名院校录取。 优异成绩的背后既是考研学子们的寒窗苦读,也是我院高度重视学风建设的体现。近几年,我院始终狠抓学风建设,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激励学生考研,...
|